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實驗電影推廣:2014《後門前衛放映 X 空間存在 Space & Being》

圖片
時間 :2014.01.18 19:00-21:30 (18:00開放進場) 地點 : 後門咖啡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32號) 與談人 :許岑竹、葉覓覓、黃亞歷 活動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377795482459053/ 報名網址: http://goo.gl/EljpqH ※ 本活動人數限定25人,門票150元,可抵免店內消費5 0元 葉覓覓:對我而言,空間就是,坐在畫錯經緯度的世界地圖 裡的南半球的大洋洲的小島上的菜市場的空房子的空浴室的 空澡盆裡,盯著一群飢餓的螞蟻從膨脹的地板傾巢而出。當 我們把實驗影像用眼睛食嚥,每一道牆壁的污漬都會變成雄 偉的後花園,每一扇沒有關係的門都會在呼吸裡相通相連。 許岑竹:這是我們在後門咖啡的第一場放映,主題從影片中 感受存在空間,或感受影片本身就是空間存在,也意謂我們 一同在後門咖啡的空間與影片共存在一段時光。放映的影片 都很前衛都很實驗,別擔心,他們也都很貼近我們的生命。 ---- 片單如下:(非放映順序) Filter Beds (1998, 9min, 16mm, sound, UK) _ by Guy Sherwin 他們在那裡而我不在 (2009, 6min, 16mm, sound, Taiwan) _ 葉覓覓 Not Resting (1999, 4min, 16mm, silent, UK)_Nicky Hamlyn Broad Walk (1972, 12min, sound, UK) _Raban William Nowa Ksiazka(New Book) (1975, 12min, 35mm, sound, Poland)_Zbig Rybczynski Tango (1980, 10min, 35mm, sound, Poland)_Zbig Rybczynski Furniture Poetry (1999, 5min, 35mm, sound, UK)_Paul Bush Ferment (1999, 5min, 35mm, sound, UK)_ Tim Macmillan ---- 與談人簡歷: 黃亞歷 黃亞歷,台灣獨立製片工作者,關注於影像、聲音的聯繫與延伸性。 近年來投身於製作台灣早期相關主題之紀錄片,希望透過歷史的梳

EX!T 4 第四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EX!T 4 第四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在左邊的亞洲 – 南京 來自中國的十組專題 大師VS.新銳 實驗、錄像、動畫、劇情、紀錄   *各單元詳情片單請至: http://www.glt.org.tw/   12/20(五)8:00 PM -9:20PM 【知識份子-楊福東專題】   那些懷舊、交錯、緩慢、無聲的人物,逐漸成為楊福東作品的標誌,一種對老電影的追述。分析楊福東的作品,很難將他歸類到任何一個中國當代藝術運動或者群體經驗之中。在中國當代藝術逐漸主流化、商業化的今天,在中國正處在崛起的階段,楊福東恰恰提供了被知識分子不斷提及卻事實缺位的個體經驗與獨立於群體之外的方式,一個獨特的個人系統。  (*本單元共有5部作品 )  12/20(五)9:45 PM -11:15 PM 【記憶物象:影像記憶的當代性情感轉換】   如果說時間是紀錄微觀和宏觀的情感本源,我們書寫當代影像藝術之時,這個年代的藝術家必定會回憶他們走過的年代,這些年代記憶中傳達給我們的生存感受,即帶有一個時代的特徵。生存環境帶給我們的不論是快樂和苦澀的經歷終究都會消逝,記憶物象的時空感帶給我們的感傷是很多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個願望。這次展覽作品中題材如記憶的環境、陰影與情感、歷史原像以當代語言來進行的轉換,也給記憶帶來了個性新鮮的感覺。  (*本單元共有9部作品 )  12/21(六)1:00 PM -2:20 PM 【屏幕美學 - 數位藝術對世界的渲染與重建】   本單元展映的實驗影像以二維和三維的數位藝術動畫作品為主,創作者全部是美術學院背景,涉及油畫、版畫、雕塑、攝影、美術史等多個專業。藝術家們運用電腦等數位工具所創造的影像作品似乎是虛幻和荒誕的,但所表達的往往比現實更加真實和直接。他們常常遊走在真實和虛幻之間,時而轉換角色和身份,他們通過這些充滿了想像力和靈性的作品,探索和追尋人類文化和精神的本源,喚回那些被我們遺忘了的美。  (*本單元共有12部作品 )  12/21(六)3:00 PM -5:00 PM 【鄉愁次韻:邱黯雄專題】   邱黯雄堪稱中國當代國際藝術家中上升最快的新星之一,作品風格多元,無論是油畫、動畫、錄像作品、還是現代雕塑裝置都游刃有餘,不僅採用不同的媒材,而且提出了不同的參考架構,從公開的社會批判轉變為超然的沉默。

實驗電影推廣:2012《小小書房影迷俱樂部 超刺激!「實驗電影切片」》

時間 :2012.2.26(日)晚間7:30~10:00 講者 : 黃亞歷 (導演),許岑竹(導演) 地點: 小小書房 活動網址: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8934458.html *沙貓貓貼心提醒:關切電影究竟有沒有中文字幕的朋友,請不用擔心。因為,有沒有中文,對於瞭解這些影片,一點兒都構不成關鍵因素,請放心地來吧! 沙貓貓說:一個個打開亞歷跟岑竹送來的影片,一邊看一邊狂笑:「這什麼鬼啊!」。影片本身一點都不好笑,然而,我想到的是,觀影之後的討論,大家七嘴八舌的樣子,就忍不住開始幻想起來。去年一整年六個場次的俄國電影播映&座談,每次的映後座談,無論主辦的我們或者觀眾,都聊到無法罷休。這些討論,並非是正經八百地評論電影的技巧,或者從任何一種專業觀點來分析、分享觀影心得,而是從每個人的感受、困惑,或者是任何聯想去接近這些影片,實在非常過癮。 今年,在思考要看什麼影片時,亞歷提出了要來看「實驗電影」的想法。非電影本科系出身的人,或者對不熟悉電影史的觀眾,對「實驗電影」的理解,大概跟我一樣差不多:一頭霧水。即便有機會看到這些影片,應該對於瞭解實驗電影依舊沒有太大的幫助(呃)。亞歷這次找了他的導演朋友,岑竹,各自選了幾部實驗電影短片,有趣的事情是,這些影片的風格跟拍攝手法,都相當不同。 已經習慣電影是必須「有故事」、有情節、有角色、有人物的觀眾,會怎麼看這些影片,我不知道。我想,這也是有趣的地方:也許,正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可以依循的方向與軌道,因此詮釋與解讀可以向四處蔓延。所以,請大家不用抱著惶恐與嚴肅的心情前來,我想兩位導演一定可以給大家的迷惘,提供一些想法與交流的!(但根據過去的經驗顯示,絕對不會有標準答案就是了!)本次播映片單: 黃亞歷 黃亞歷,台灣獨立製片工作者,關注於影像、聲音的聯繫與延伸性。 近年來投身於製作台灣早期相關主題之紀錄片,希望透過歷史的梳理和檢視,探索紀錄片真實的詮釋可能,並反思臺灣與亞洲、世界之間的關係。紀錄長片《日曜日式散步者》 入選2016年鹿特丹國際影展「未來之光(Bright Future)單元。 許岑竹 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創作碩士、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 喜愛手沖膠片,熱愛手工藝,沒事就想把兩者結合。 作品《Cotton Sugar》、《Refle

實驗電影推廣:2012《小小書房影迷俱樂部 「日記電影」》

時間:11.3(六)晚間7:30-9:30 講者 :許岑竹(導演) 地點: 小小書房 活動網址: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20395994.html 花花說:岑竹傳來的片單,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次看完的,沒有劇情讓我很容易分神,所以只好斷斷續續的看,在這當中,每個經過我螢幕的人都會停下來,跟著看一下之後,說:「這在演什麼啊?(台式國語?)」然後飄走,但我自己在看第二次的時候,突然越看越起勁,日記電影讓我覺得可以正當的窺視別人的生活,或者有時也會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一直以來都太習慣有劇情的電影,所以剛開始會覺得沒有頭緒,可是換了個角度,不要一直執著於解讀電影裡的意義,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純粹欣賞表現的手法、畫面的美感,直線思考就好,或乾脆展開想像,什麼都可以是,可以是山巒、可以是喧鬧、可以是夢,看的過程中,從自己的觀點又塑造出新的樣貌。 所以希望每個來的朋友,放鬆心情,一起進入這些日記電影裡郊遊,然後想像、作夢,結束後,大家再分享彼此的詮釋、疑問。 切記!這不是考試不會有標準答案!就當作來別人的日記裡玩耍吧! 許岑竹 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創作碩士、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 喜愛手沖膠片,熱愛手工藝,沒事就想把兩者結合。 作品《Cotton Sugar》、《Reflect》 、《落葉歸影》膠卷裝置 駐村經驗:2016蕭壠國際藝術村 本次播映片單(非順序),總計92分鐘: Stan Brakhage - Window Water Baby Moving, 12min13sec, 1959, U.S.A, 原始格式16mm Bruce Baillie - All my life, 2min49sec, 1966, U.S.A, 原始格式16mm Larry Gottheim - Fog Line, 11min, 1970, U.S.A, 原始格式16mm Paul Winkler - Bondi, 14min12sec, 1979, Australia, 原始格式16mm Guy Sherwin - Views from Home, 10min, 1987/2005, UK 原始格式super8mm on DVD Guy Sherwin - Prelud

實驗電影推廣:2013《小小書房影迷俱樂部 「另類物體影像習作」Alternative Object Study Exercise》

時間 :2013. 11.30(六)晚間7:30-9:30 地點: 小小書房 分享 :許岑竹(導演)、 黃亞歷 (導演)、 葉覓覓 (詩人)、虹風(小小店主) 活動網址: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25914962.html 沙貓貓說:睽違一年的影迷俱樂部回來囉!今年因為種種原因(其實是太忙了),我們暫且擱置了影迷俱樂部的分享會。恰好岑竹一趟義大利之行,帶回了一些有趣的實驗電影,因此,整理片單之後,我們將在11月底跟大家相聚。新舊朋友都歡迎參加! 播映主題:「另類物體影像習作」Alternative Object Study Exercise 岑竹說: 通常在電影裡,如果看見了一道門,可能是一個不起眼的道具,或者,也有可能被拿來當作穿越、前往/回去、關卡、選擇、任意門等的意義詮釋物。這次集結的影片,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這些作者透過另類(不一樣)的拍攝方式、剪輯、或是聲音,或是其他的主題表現、創意呈現,也許就讓他們的拍攝物/主題回到了了自己的本質。「門」回到了只是一個矩形物件,然後過程中變成了鳥、或變成了支離破碎的影像,當然,一樣也可以延伸出來上述的詮釋意義,例如:通道、關卡等。不管它最後變成甚麼,都很好。這一次,有這個機會讓我們一起來習作,練習以另類的方式觀賞這些另類物理影像。 黃亞歷 黃亞歷,台灣獨立製片工作者,關注於影像、聲音的聯繫與延伸性。 近年來投身於製作台灣早期相關主題之紀錄片,希望透過歷史的梳理和檢視,探索紀錄片真實的詮釋可能,並反思臺灣與亞洲、世界之間的關係。紀錄長片《日曜日式散步者》 入選2016年鹿特丹國際影展「未來之光(Bright Future)單元。 葉覓覓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創 作藝術碩士。以詩錄影,以影入詩。夢見的總是比看見的還 多。每天都重新歸零,像一隻逆流產卵的女鬼或鮭魚。 作品曾獲義大利羅馬影像詩影展最佳影片,並入圍柏林斑馬 影像詩影展競賽單元及奧柏豪森短片影展國際競賽單元等。 著有詩集《漆黑》與《越車越遠》。 許岑竹 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創作碩士、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 喜愛手沖膠片,熱愛手工藝,沒事就想把兩者結合。 作品《Cotton Sugar》、《Reflect》 、《落葉歸影》膠卷裝置 駐村經驗:2016蕭壠國際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