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鹿特丹Filmwerkplaats工作室+許岑竹16mm實驗電影放映會】@ 國家電影中心 104.1月13&14日 19:00pm

【荷蘭鹿特丹Filmwerkplaats工作室+許岑竹16mm實驗電影放映會】
104年1月13日與14日,晚上19:00 @ 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 (台北市青島東路7號4樓)

關於Filmwerkplaats位於荷蘭鹿特丹的膠卷電影工作室,成員皆來自很多不同的國家的藝術工作者,成員們以8mm, 16mm 或35mm為主要創作的媒材,也多是以DIY的獨立製片方式包辦所有的製作過程,舉凡拍攝,沖洗,印製,剪接,聲音錄製 …… 等等。每個成員都有他們熱愛膠卷的不同的理由,也有他們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與想法,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

關於放映:
這次曾莉珺選擇了一些荷蘭鹿特丹的膠卷電影工作室歷年來的部份作品,也將直接播放16mm的原作或拷貝片。有黑白,有彩色;有有聲,也有無聲;有純以16mm攝影機拍攝,有加入很多後製時的手工多層次曝光,也有以不同的材質黏貼於膠卷上的類影像,也有以手工特製的針孔攝影機拍攝,也有以強調媒材的特質來支撐創作的想法,也有利用自製的感光乳劑來承載歷史的痕跡 …… 等等。此外,本次活動也另邀請兩部許岑竹曾於2011年鹿特丹影展發表過的16mm短片作品參與本次放映活動,放映之間會有一場兩位創作者對16mm實驗電影的介紹與討論。

主持人:徐明瀚(《Fa電影欣賞》執行主編)
主講人:曾莉珺(Filmwerkplaats成員)、許岑竹(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創作碩士,現任職於國家電
中心典藏修復組)

片單介紹
《Reflect》圖片提供:許岑竹
《Reflect》許岑竹提供
《Reflect》 許岑竹 | 16mm | 彩色| 無聲 | 3.5分鐘 | 2010
在獨處的空間裡,感受最大的寂靜。 使用16毫米以及標準8毫米仔細聆聽房間與光影的對話、 碰觸手冲膠片與光影的親密、以及回蕩著對家人的思念。 在剪輯的過程中, 我將原本的節奏解體,重新尋找每個片段隱藏的顏色、圖案及色調共鳴,編織成另一種視覺織品。(本片為手沖影像)
《Cotton Sugar》許岑竹提供
《Cotton Sugar》 許岑竹 | 16mm |彩色| 無聲 | 3.5分鐘 | 2009
以電影膠片為媒材,我將編織和手工藝術的喜好和元素融入創作過程。 我用棉花片包起已經手沖沖好的黑白膠片, 用各色染料浸濕。 膠片透過棉花吸收了染料上色,而棉絮也跟著附著在膠片上面。 因此膠片本身上的感光乳劑 (emulsion) 和棉絮成了雙疊影像,互相交織出現。 相反的色調, 正片和負片, 抽象以及可辨識的影像, 共同織出了影像中可以對話的極端元素。(本片為手沖影像)
Balga曾莉珺提供
《Balga》曾莉珺 | 16mm | 黑白 | 無聲 | 4 分鐘 | 2012
以高反差的黑白膠卷紀錄澳洲原生植物──the grass tree的特質,借由膠卷獨特的語言與光影的呼應,呈現了具有詩意的視覺影像,以回應我對the grass tree的感受。他是個很獨特的植物,似草也似樹的外觀,極緩慢的生長速度以及長久以來與土地和人之間的關聯,讓我深受吸引。他被稱為Xanthorrhoea preissii,原住民稱他為Balga。
Ai MiKlara Rava提供
Ai MiKlara Ravat |16mm |彩色 | 無聲 |2分鐘 | 2012
靈感來自於法國中世紀的作曲家與詩人紀堯•德•馬肖(Guillaume de Machaut)的音樂
Ai Mi 是以一個當代女性的符號來對應中古世紀著名的人物,主教,音樂家和天使。
創作者將影像列印與透明的貼紙上,再轉黏於16mm透明的膠卷上,因黏貼的痕跡與手工操作,會有不同的影像特質與痕跡。
Abandoned Interiors
Esther Urlus提供
Abandoned Interiors Esther Urlus |16mm |彩色 |有聲| 8 分鐘 | 2004
以手工沖洗彩色負片紀錄一系列即將因都市更新被拆除的空屋。
NYCJudith van de Made提
NYCJudith van de Made | 16mm | 黑白 |無聲 | 2分鐘 | 2012
用Robert Schaller(美國實驗電影工作者)設計的自製手搖針孔攝影機,紀錄2012年在紐約的那個夏天。利用高反差的黑白膠卷的特質與這個手搖針孔攝影機的特殊性來書寫視覺日記。這個攝影機令你不確定所截取的影像會坐落於那一個片格,也不能預設你拍攝的影像,不能控制構圖,也不知道拍了多長,這些種種的偶然性所造成的特殊節奏,對我來說,如同寂靜之聲。


Konrad & Kurfurst Esther Urlu提供
Konrad & KurfurstEsther Urlus | 16mm |彩色 | 有聲 | 7分鐘 | 2014
以自製感光乳劑的脆弱性來隱喻與反思德國騎士英雄人物Konrad與駿馬Kurfurst在1936年的柏林奧林匹克的事蹟。Konrad因不斷自馬上跌落,又不斷爬上,這樣堅持的精神,在當時刻意被吹捧為英雄人物,後來也在歷史的痕跡下有了不同的定位。這部短片,不但以自製的感官乳劑的特殊性,也重新研究了一些早期的影像的染色技巧,來重新詮釋他們跌落水中的那幾分鐘。
Utrecht 3&4Daan de Bakker提供 
Utrecht 3&4 Daan de Bakker |16mm |彩色 |無聲 | 6分鐘 | 2010
所有影像皆成型於拍攝過程,不管是多重曝光,顏色經由光的混合,還是針孔所造成的均衡影像,在在都是經由16mm與攝影機的特殊性來承載一系列城市的印象,無任何的後置剪接也如實的反映創作者的觀察與感受。
SciopticonHanne van Asten提供
《Sciopticon》  | 16mm |彩色 | 有聲 | 6分鐘 | 2004
光的紀錄。光的顏色,光的形狀,光的結構,光的律動。 光給予了生命,也是生命本身。



WijkDaan de Bakker提供
WijkDaan de Bakker | 16mm | 彩色 |無聲 | 9分鐘 | 2008
城市的觀察與紀錄,其中的部份特效是來自於重新翻攝的多重曝光。
《InterludeJoost van Veen提供
《InterludeJoost van Veen |16mm| 黑白 | 有聲 | 3分鐘 | 2005
以高反差黑白膠卷紀錄魚的優游,再以特殊的化學藥劑在沖洗的過程中,製造對於影像的另一種影像。

《Flow》曾莉珺提供
《Flow》曾莉珺| 16mm| 黑白 | 有聲 | 17分鐘 | 2013
如果改變是一個過程,起點等於終點嗎?變的是什麼?不變的是什麼?以黑白兩元素為起點,探索動靜之間,虛實之間,開合之間,與輕重之間的轉移與流動。藉由抽象的視覺語彙對應呼吸與凝視。
Deep Red Esther Urlus提供
Deep Red Esther Urlus | 16mm |彩色 |無聲 |7分鐘 | 2012
高反差的黑白膠卷紀錄了荷蘭秋冬的枝幹,以黑白的影像為起點,在手工後置的過程中進行近36層的曝光。一次次不斷地以不同的彩色濾紙進行曝光,讓不同影像因多重層疊而造成色澤的混合。

《Color Writing Me Out》Christelle Gualdi提供
《Color Writing Me Out》Christelle Gualdi |16mm | 彩色 | 有聲| 6 分鐘| 2006
跟隨著某人的旅程,但不確定前往何處。時時刻刻的改變也給與了一個開放的答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黑白暗房基礎班 (達蓋爾銀鹽暗房工作室)

手繪16mm膠卷課程精華